2060年碳中和:如何发挥城市的作用研究报告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全球肆虐,对人们的生命和生计造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威胁正悄然迫近:气候变化。
碳排放占全世界总量28%的中国,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达到这一目标殊为不易,但却势在必行。1909年以来,中国的平均气温升高了1.5摄氏度,这意味着国土更加温暖湿润。1980年至2012年间,华东海平面上升了93毫米,而上世纪70年代至今,冰川已经融化了10%。如果排放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到了2030年,酷热和致命热浪将会波及中国1000~4500万人口。每年由于酷热和潮湿而损失的户外工作时间比例,到2030年将从4%上升到6.5%;到2050年则攀升至9%,相当于6~9万亿元人民币的GDP。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和燃料投资占全球近三分之一;2018年,中国拥有全球95%以上的电动公交车队和近乎一半的电动乘用车(EV)。提升能源效率、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也减少了空气污染。国际能源署(IEA)的资料显示,到2024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将占全世界的40%。简而言之,通过提升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使用比重,中国正加快构建绿色多元的能源供给体系。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对煤炭的持续依赖,也意味着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任重道远。
城市在中国脱碳化进程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15座城市贡献了本国三分之一的GDP,城市既是经济增长,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源泉。同时,城市也具备了行动的条件。这里有主要决策者、大规模的投资基金、一流的大学和智库,不断壮大的高收入人群,和逐渐提高的民众环保意识。通过不断开发和普及气候解决方案、调动投资、支持国际合作,中国的城市能够有力地推动区域甚至全球的脱碳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