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招投标学堂 >
避坑指南|不止投标能串标!招标文件也是串标帮手?
投标人避坑指南
最近政府
严查招投标中的“串标”
各种通知政策齐出
其实不光是投标文件
有串标现象
在招标文件中其实也有
下面来和小元来认识一下吧~
招标文件中串标现象
1
指定特定品牌和厂家
这个就不必说了吧,这种手法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大约一半的政府和国企公开采购、招标,即使对那些市场竞争充分,多个竞争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均能满足的情况下,也会明目张胆地指定采购特定品牌、特定厂家的产品。
2
设定特殊的资质门槛
几乎所有的政府和国企所谓公开采购、招标,都会设置各种各样的资质门槛,但是也会有一些甲方会设置奇奇怪怪的门槛,目的就是把不想合作的企业排除在外。
常见手法有四种:
1、地域限制;
2、要求取得某些特殊的资质;
3、提出近乎变态的过往销售业绩要求;4、要求在某个指定的网络平台注册为合格供应商等等。
3
设定奇特的技术门槛
与前两种粗糙的欺诈行为相比,为购买商品和服务设定一个独特的技术门槛,并将指定利益相关者以外的其他竞争者排除在外,是一种更加微妙和微妙的欺诈行为。具体方法如下:
-
指定产品规格和尺寸;
-
设置外来花卉的技术参数;
-
对无法实现的设备安装调试提出要求。
4
设计评标办法和报价的陷阱
随着近年来反腐力度的加强,诈骗罪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巧妙设计只有数学人才和报价专家才能看到的评标方法和报价陷阱,无意识地赢得特定利益相关者对采购项目的投标,等等。换句话说,报价就是装饰,一切都是通过关系来处理的。
招标文件
虽仅是招投标交易中的一个环节
但却决定了
整个招投标活动的规则、程序
也是招标人在选择供应商时
规避潜在风险
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
更不必说其尽可能真实地
反映着招标人心目中
理想中标人的画像
那么招标文件中
哪些内容应当特别注意呢?
招标程序设置
招标程序的设置反映在招标文件的投标人通知部分。有些招标人对投标人须知前附表以外的内容不太重视,认为都是通用术语,可以直接从其他文件模板中复制。事实上,投标人须知不仅是整个招标活动发展形式的重要依据,也是规避交易风险、保护交易主体合法权益的凭证。实际上,当投标活动出现异常情况时,投标人须知是招标人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投标人须知中这些地方容易踩到坑”
1 招标文件澄清答疑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投标保证金支付截止时间/查询期/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公告等时间要素不符合法律规定;
2 存在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违反公平、公正原则拒绝投标的情况(如规定低于成本的投标价格无效);
3 投标保证金的支付形式限制为现金支付,或支付金额超过项目预算的2%;
4 启动中标人履约能力审查的条件超过法律允许的条件;
5 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中标服务费的支付应与收到中标通知书挂钩;
6 规定采购方可通过供应商检查改变评标结果,或在授标前接受或拒绝任何投标;
7 对需要监理部门审核或备案的项目,规定不符合招标条件的,可以直接转为其他采购方式;
8 法定代表人必须出席开标现场;
随机图文
(全)一套非常全面的弱电系统设计说明,包含十几个系统
(全)一套非常全面的弱电系统设计说明,包含十几个系统 前言 项目智能化系统如何设计?需要设计哪些弱电系统?每个系统如何规划?点位如何设计?实现什么功能?今天分享一套学校弱电系统设计说明,仅供学习。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概况见建筑专业概述。 二、设计依据 1建设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CAD图纸。中电科智慧院:1.97亿中标深圳政务云二期(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数网专区)
6月2日,深圳市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深圳市政务云二期(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数网专区)成交公告, 中标供应商: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标金额:19718.6万元。 一、项目情况 总体要求: 本项目需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对新增的信息化基础资源(含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设备等)的需求。构建想学做弱电,现在学习什么技能才能赚到钱呢?品至告诉你
弱电行业是个大行业,虽然是建筑电气中的一个分支,但是它的细分却非常多,同样是做弱电,有的朋友能够赚大钱,有的朋友却不赚钱,为什么呢? 其实选择非常关键,同样都是做弱电,但是差别挺大的。 在来说说做弱电学习什么技术最赚钱?整体来说,做施工类的发展空间最大,设计类的最灵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弱电行业中有很多技术,有做施工类的、管史上最全弱电智能化工程常用术语!!!
干货来了! 1. 1000BASE-T:当前的一种局域网标准,用于在5类以上级别双绞线电缆上执行1000 Mbps以太网,另请见千兆以太网。 2. 100BASE-T:100Mbps以太网的双绞线版本,需要5类以上的双绞线电缆 3. 10BASE2:又称"细缆网络"。基于细(RG58)同轴电缆的10 Mbps以太网。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1437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