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机房工程 >
一套详细的机房承重方案【品至好文】
一、机房承重简介
众所周知,机房是电子设备运行的场所,而电子设备体积较大,并且非常厚重,所以机房要有较高的承重能力,满足设备的承重要求,但现在很多建筑并非为机房所建,其承重达不到机房要求,所以在建设机房之前就要考虑到承重问题,下面详解机房的承重标准,以及机房承重计算内容及计算方法。
民用楼房二楼以上承重荷载设计都是250-500kg/m2的负荷,办公用楼在建设时楼板承重在300-500kg每平米,机房由于机柜和设备,以及UPS的重量往往比较大,通常标准己方的楼板承重在800-1000kg每平米。
当设计成机房时,如果要符合机房规范,就要考虑在机柜下做散列承重支架,把承重支架底面接触面积增大一倍的方式来实现分散楼板承重力,当由于机柜、空调、UPS等设备重量较大,超过楼板荷载时,为了保证建筑物本身结构安全和出于一般机房抗震要求时,这时你需要对机柜、空调、UPS电池柜及精密空调制作承重散力架了,散力承重支架能分散楼板承重力满足楼板地面承载力设计值要求。
机房承重散力架加固一般用钢梁,根据设备位置加。比如槽钢,角钢,支撑在两端承重结构梁(墙)上,具体要看实际需要承重情况了。比如在机列位置贴地加两根横向贯通的50*50角钢,或者100*50槽钢, 这列位置承重可以达5000~7000N。
计算依据:
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⑵《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⑶《预应力长向圆孔板图集》(京92G42),《预应力短向原孔板图集》(京92G41)
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
筑楼面等铲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应根据工艺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重量、底面尺寸、安装排列方式以及建筑结构梁板布置等条件,按内力等值的原则计算确定,根据当前有代表性电信设备的重量、排列方式及各种梁板布置计算确定的机房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值:
注:
(1)表列荷载适用于按单向板配筋的现浇板及板跨方向与机架排列方向(荷载作用面的长边)相垂直的预制板等楼面结构,按双向板配筋的现浇板亦可参照 使用;
(2)表列荷载不包括隔墙、吊顶荷载;
(3)由于不间断电源设备较重,设计时也可按照该设备的重量、底面尺寸、排列方式等对设备作用处的楼面进行结构处理;
(4)设计墙、柱、基础时,楼面活荷载值可采用本表中主梁的荷载值;
(5)机房的荷载,没有考虑分散供电时蓄电池进入机房增加的荷重。
二、机房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
机房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值,系根据目前已有的有代表性的通信设备的重量、排列方式及建筑结构的不同梁板布置,按内力(弯矩、剪力)等值的原则计算确定,机房的数值,也适用于无线寻呼机房
注:
(1)表列荷载适用于按单向板配筋的现浇板及板跨方向与机架排列方向[荷载作用面的长边]相垂直的预制板等楼面结构,按双向板配筋的现浇板亦可参照使用;
(2)表列荷载不包括隔墙、吊顶荷载;
(3)由于不间断电源设备的重量较重,设计时也可按照电源设备的重量、底面尺寸、排列方式等对设备作用处的楼面进行结构处理;
(4)搬运单件重量较重的机器时,应验算沿途的楼板结构强度;
(5)设计墙、柱、基础时,表列楼面活荷载可采用与设计主梁相同的荷载。
三、机房预制板承重计算标准
1、计算内容
(1)机房在原有设备荷载作用下的机房楼板跨中最大弯矩值;(理正工具箱计算)
下一篇:浩云科技:校企合作,携手共进
随机图文
什么是7类网线?7类线与超6类线的区别?
品至说: 我们弱电项目中经常用到的网线是超五类和六类线,超六类和7类线缆应用的比较少,尤其7类线和8类线,今天一起来看看7类线缆与超六类有什么不同。 终将渡过成长的海 01 正文 我们在项目中用的最多就是超5类线了,对网络要求高的单位布线会使用六类网线。 但是对于七类网线可能接触的不多,它主要为了适应万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携手助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2021年12月16日,“AI赋能 智创新生”第十季创新之源大会在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聚焦人工智能赛道,旨在探讨最新科技发展趋势,发掘培育创新项目,引领未来科技产业发展。 海淀区政府副区长林剑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张宇蕾,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张金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首席科学家孟艾立,中国信通院泰UPS电池配置计算方法,你看看就懂了!
UPS电池配置计算方法 前言:一直没搞明白UPS的电池配置计算方法,在网上恶补了一下,总算搞明白了! 首先需要列出所有需要保护的设备清单,每一设备的电压及电流数据可在背板上找到,两者相乘即可得到VA值。有些设备用瓦特表明电能需要,将瓦数乘以1.4的系数即可得到大致的VA值,对于整体设备的功率则以其额定数为基准,把所有设备的VA值汇总,将汇总值加上30%的扩充容量,以备孟楠:从数字孪生城市到“元宇宙”
一、引言 2021年,在线创作沙盒游戏平台Roblox在美上市,称为“元宇宙”第一股[1],Facebook更名为“Meta”[2],引发全球性的“元宇宙”狂热。苹果、微软、谷歌、英伟达、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根据各自优势加大对元宇宙的布局,争取新一代互联网风口。同时,国内外政府也加快制定“元宇宙”发展计划。韩国首尔宣布从2022年起分三个阶段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信访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