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管理五要素 >
项目经理如何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如何在繁杂的工作中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井然有序、游刃有余,成为“时间管理大师”?下面是几个有效的小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是由史蒂芬·柯维提出的。意思是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划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处理任务的时候,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然后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接着处理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处理(或者不处理)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
A 定义任务:依次列出今日的各项工作
L 评估用时:评估完成每项工作需要完成的时间P 评估弹性时间:评估自己今天的弹性时间,预留出多余时间E 评估优先级:判断哪个事项需要优先完成,哪个事项可以延后完成N 评估结果:评估今日计划的完成度,进行复盘总结这个方法可以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工作上面,当一天的工作开始,你就会确切的知道需要做什么。哪项工作需要其他人配合或是需要延期,可以及时掌握调整。
03GTD时间管理法
GTD是英文单词get things done的首字母缩写。翻译为中文就两个字:搞定!GTD时间管理法的五个步骤分别为: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收集:把能想到的所有需要做的事情收集并列举记录,可以用记事本、手机APP、思维导图软件等。
整理:把收集到的信息做一个分类,看哪些事情是马上就要做的,哪些事情是不需要做的,进行分类整理。
组织:把整理好的信息按照紧急程度分类处置,可以分为:委托他人、延迟处理、定期处理。将这些能做的事情做出项目计划,组织行动方案。
回顾:阶段性地回顾自己的计划和进展程度,可以每天一次、每周一次,也可以周末集中抽时间回顾
执行:完成事项。
“PDCA 循环”,顾名思义就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不管我们在什么领域进行工作,都需要经过这四个流程。尤其是对项目经理来说,如果能将“PDCA的管理办法彻底贯彻落实到团队管理和工作安排中,就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时间。
1、P(Plan):计划,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目标和方针的确定。
2、D(Do):执行,根据编制的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每一步。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结果,评估你的工作是否有效。
4、A(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结果进行优化调整,处理好发现的问题,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
PDCA的运行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说过:“有效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也许不是别的,就是他们对时间的珍惜。”管理不仅要管人、管事、还要管时间!
上一篇:项目立项前需要思考的9个关键问题
随机图文
-
2022年视频安全服务市场发展热点展望
视频安全服务市场是智能安防市场中一个比较有特点的细分市场,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充分且必要”的配套设备与服务市场,呈现不愠不火的市场覆盖特点。2021年随着相关热点事件频发、国家出台相关立法使得视频安全服务市场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与往年相比,视频安全服务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围绕视频安全服务市场的各种产品解决方案、市场参与方表现出了自主可控国产化、产品形态多样化、市 -
100对大对数电缆打线顺序这么弄,如何用配线架打线?
很多朋友问品至配线架如何打线?线序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方面的内容。 大对数即多对数的意思,系指很多一对一对的电缆组成一小捆,再由很多小捆组成一大捆(更大对数的电缆则再由一大捆一大捆组成一根更大的电缆)。 要了解配线架如何打线,首先必须要清晰地了解配线架概念作用。配线架是管理综合布线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配套设备,配线架主要 -
弱电工程线缆数量计算方法,必看内容
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正文: 一、综合布线系统 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 -
无锡市宜兴“智慧交通”正式上线!
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新任务新需求,进一步提高管理质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宜兴市公安局汲取国内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市交通管理发展现状和业务需求,率先成立了交通指挥中心日前正式揭牌。 近年来,市公安局深耕不辍、创新不止,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信息技术为支点,建设集指挥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