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管理五要素 >
项目管理的痛点:项目为何落头三脚怎么踢?
事事皆项目的时代,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随着市场和商业模式的日新月异,项目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因此,不少项目经理都有这种感觉:学了不少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但项目仍然很难落地。
从承接项目开始项目经理就需要介入项目,包括对项目目的、价值研究等前期的启动工作的准备;项目正式启动后,又需要监督协调进度、保障质量以及控制成本;项目收尾阶段,还需要负责验收等工作。
虽说,多年的实战经验已沉淀出一套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但因实际工作中仍有大量不可预估的状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项目落地难的局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打破‘项目落地难’的局面。文章将从2方面分享:
1. 哪些原因造成了项目落地难的困局?
2. 如何破局?
什么原因导致了项目落地难的困境?
项目管理系统方法已引进我国多年,并且一些企业在项目管理方法及流程的助力之下,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与一些国家的项目管理方式对比,不难发现,我们国家的项目管理并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落地难的困局。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呢?简单给大家罗列两点:
1. 认知错位
我们先对‘项目管理与管理项目’进行区别:
管理项目指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工作,强调管理过程与动作。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指的的是如何用更科学的方法去整合项目中的资源,整合项目中的人和事,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更短的时间之内实现项目的目标。
也就是说,项目管理是一种专门用于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如何基于一个短期目标,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的方式,并不涉及具体项目的业务知识、技术知识,也不涉及沟通管理技能。但中国企业里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将项目管理和管理项目混为一谈,认为学了项目管理就可以管好项目。
但实际情况是,一个项目经理就算项目管理知识学再好,如果不懂、不熟悉项目具体工作内容,不熟悉业务,不熟悉项目中的技术工作,不熟悉项目中的人,也很难把项目做好。因为只懂项目管理是不够的,必须还得懂整合的资源,包括业务、技术和人。
所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仅仅有项目管理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还得有足够的业务场景,足够的业务经验、足够的技术背景,否则,很难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把这些东西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这是项目管理落地难的第一个原因。
2. 忽视了项目管理的目的与价值
简单来说,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价值,就是帮助企业达到战略落地的目的,但仅有战略规划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分解出来不同的战略目标与举措,并有保障战略目标落地的有效措施。那么,项目管理的目的在于,如何能保证被分解出来的战略目标,能够准精准地变成一个好的战略举措,并保障有效分解出的各个子项目,可以落地转化成项目成果。
但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对比研究,我们能看到大多数的失败案例里都能折射出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很多企业忽视了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价值认可,导致不能很好的将一个高层战略,准确地分解成一个基层可以执行的目标,因此就产生了虽有标准流程、对标案例,项目仍然难以‘落地’的现状。
如何破局?
项目管理是企业战略落地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企业愿景、使命、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分解来系统性描述未来最理想的状态,并评估现状找出差距,然后再制定战略目标和任务来确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和主要工作。
一家企业产生愿景后,如果想让愿景落地,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形成一个战略。当战略目标后,要将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战略项目,继而针对项目进行资源的分配。当我们看到一个愿景变成了一个战略规划,从一个战略规划分解成了不同的战略目标或战略举措,然后定义成了不同的项目。在这之后,将这些战略项目有效地转化成成果就成了最重要的工作,但结合企业项目落地情况,似乎落地难成为一个常态性问题。
随机图文
【电力科普】这些关于电的冷知识,你一定要知道几个
生活中很多冷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例如热水灭火比冷水更给力;在流动的自来水下面冲洗并摩擦不锈钢制品30秒,就可以祛除手上的大蒜味、鱼腥味等。今天小编想给大家说说电力方面的冷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电池咬一下就有电? 一般的锌锰电池是化学反应,在反应完后就没有电子发出,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前沿热点与变革趋势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叶振华研究员课题组在《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上发表了以“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前沿热点与变革趋势”为主题的综述文章。叶振华研究员主要从制冷型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工作。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这项研究聚焦国内三级城运中心职责分工
根据2020年12月30日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奇《关于“一网统管”工作情况的报告》,目前全市共计16个区级城运中心,216个街镇城运中心。而在“上海模式”的学习参考后,其他地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一网统管"需要具体部门来推进改革,其运行主体构架即为"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十问十答:客观量化指标怎么理解?
一问:《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参与确定采购需求和编制采购实施计划的专家和第三方机构不得参与审查。’”请问,采购需求部门和采购部门的人员,参与了采购需求确认和实施计划编制,是否还可以参与需求审查?可以不找第三方机构或者专家进行需求审查吗?采购单位是否可以自己组织需求审查? 答:找第三方机构或者专家参与需求审查,这对采购人而